【100个成语典故及解释】成语是汉语中极具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,它不仅简洁明了,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人生哲理。掌握这些成语,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,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。以下是精选的100个成语及其典故与解释,帮助读者在学习中感受汉语的魅力。
一、
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的历史事件、寓言故事或文学作品,它们往往以简短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思想。例如,“刻舟求剑”讽刺了不懂变通的人;“守株待兔”则警示人们不要依赖偶然的成功。通过了解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含义,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。
以下表格列出了100个常见的成语及其出处与解释,涵盖历史、寓言、诗词等多个方面,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参考使用。
二、表格:100个成语典故及解释
| 序号 | 成语 | 出处 | 解释 |
| 1 | 刻舟求剑 | 《吕氏春秋》 |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生变化,仍按老办法办事。 |
| 2 | 守株待兔 | 《韩非子》 | 比喻不主动努力,指望侥幸获得成功。 |
| 3 | 掩耳盗铃 | 《吕氏春秋》 | 比喻自欺欺人,明知错误却不愿改正。 |
| 4 | 井底之蛙 | 《庄子》 | 比喻见识狭窄、目光短浅的人。 |
| 5 | 画蛇添足 | 《战国策》 | 比喻多此一举,反而坏事。 |
| 6 | 杞人忧天 | 《列子》 | 比喻不必要的忧虑或缺乏安全感。 |
| 7 | 对牛弹琴 | 《汉书》 | 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,白费口舌。 |
| 8 | 自相矛盾 | 《韩非子》 | 比喻言行不一致,互相冲突。 |
| 9 | 亡羊补牢 | 《战国策》 | 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,还不算晚。 |
| 10 | 狐假虎威 | 《战国策》 | 比喻借助别人的权势来吓唬人。 |
| 11 | 买椟还珠 | 《韩非子》 | 比喻舍本逐末,看重表面而忽视实质。 |
| 12 | 望梅止渴 | 《世说新语》 | 比喻用空想或假象来安慰自己。 |
| 13 | 东施效颦 | 《庄子》 | 比喻模仿别人反而显得更丑。 |
| 14 | 井中之蛙 | 《庄子》 | 同“井底之蛙”,比喻见识狭隘。 |
| 15 | 画龙点睛 | 《历代名画记》 | 比喻在关键处用精辟词句点明主旨。 |
| 16 | 胸有成竹 | 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 | 比喻做事之前已有充分准备。 |
| 17 | 三顾茅庐 | 《三国志》 | 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请教。 |
| 18 | 望洋兴叹 | 《庄子》 | 比喻看到别人的长处或强大的力量,感到自己不如。 |
| 19 | 鹤立鸡群 | 《世说新语》 |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人群中显得突出。 |
| 20 | 举一反三 | 《论语》 |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到其他事情。 |
| 21 | 一针见血 | 《资治通鉴》 |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,切中要害。 |
| 22 | 卧薪尝胆 | 《史记》 | 比喻刻苦自励,发奋图强。 |
| 23 | 退避三舍 | 《左传》 | 比喻主动让步,避免冲突。 |
| 24 | 乘风破浪 | 《宋书·宗悫传》 | 比喻不畏艰险,奋勇前进。 |
| 25 | 临渊羡鱼 | 《汉书》 | 比喻只有愿望,没有行动。 |
| 26 | 画地为牢 | 《史记》 | 比喻自我限制,不能突破。 |
| 27 | 塞翁失马 | 《淮南子》 | 比喻坏事可能变成好事,祸福相依。 |
| 28 | 望子成龙 | 民间俗语 | 比喻父母希望子女有出息。 |
| 29 | 百闻不如一见 | 《汉书》 | 比喻亲眼所见比听别人说更有说服力。 |
| 30 | 一鸣惊人 | 《史记》 | 比喻平时不出众,突然表现出色。 |
| 31 | 一丝不苟 | 《儒林外史》 | 形容做事认真细致,毫不马虎。 |
| 32 | 精卫填海 | 《山海经》 | 比喻意志坚定,不畏艰难。 |
| 33 | 夸父逐日 | 《山海经》 | 比喻追求理想,不怕牺牲。 |
| 34 | 精雕细琢 | 《诗经》 | 比喻做事细致认真,精益求精。 |
| 35 | 不耻下问 | 《论语》 | 比喻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。 |
| 36 | 闻鸡起舞 | 《晋书》 | 比喻勤奋努力,珍惜时间。 |
| 37 | 程门立雪 | 《宋史》 | 比喻尊敬师长,虔诚求教。 |
| 38 | 一箭双雕 | 《北史》 | 比喻做一件事同时达到两个目的。 |
| 39 | 八面玲珑 | 《红楼梦》 | 比喻为人圆滑,善于应酬。 |
| 40 | 一石二鸟 | 民间俗语 | 同“一箭双雕”,比喻一举两得。 |
| 41 | 风声鹤唳 | 《晋书》 | 比喻惊慌失措,疑神疑鬼。 |
| 42 | 草木皆兵 | 《晋书》 | 比喻惊慌时把对方的举动都看作敌人的行动。 |
| 43 | 四面楚歌 | 《史记》 | 比喻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。 |
| 44 | 破釜沉舟 | 《史记》 | 比喻下定决心,不顾一切地干到底。 |
| 45 | 背水一战 | 《史记》 | 比喻决一死战,置之死地而后生。 |
| 46 | 愚公移山 | 《列子》 | 比喻坚持不懈,不怕困难。 |
| 47 | 亡羊补牢 | 《战国策》 | 同第9条,强调及时补救的重要性。 |
| 48 | 守株待兔 | 同第2条,强调不劳而获的后果。 | |
| 49 | 画蛇添足 | 同第5条,强调多余行为的弊端。 | |
| 50 | 井底之蛙 | 同第4条,比喻眼界狭窄。 | |
| 51 | 东施效颦 | 同第13条,强调盲目模仿的危害。 | |
| 52 | 自相矛盾 | 同第8条,强调逻辑混乱。 | |
| 53 | 买椟还珠 | 同第11条,强调舍本逐末。 | |
| 54 | 望梅止渴 | 同第12条,强调心理作用。 | |
| 55 | 狐假虎威 | 同第10条,强调借势欺人。 | |
| 56 | 对牛弹琴 | 同第7条,强调无效沟通。 | |
| 57 | 井中之蛙 | 同第14条,强调见识短浅。 | |
| 58 | 画龙点睛 | 同第15条,强调关键之处。 | |
| 59 | 胸有成竹 | 同第16条,强调心中有数。 | |
| 60 | 三顾茅庐 | 同第17条,强调诚意求才。 | |
| 61 | 望洋兴叹 | 同第18条,强调自叹不如。 | |
| 62 | 鹤立鸡群 | 同第19条,强调出众表现。 | |
| 63 | 举一反三 | 同第20条,强调触类旁通。 | |
| 64 | 一针见血 | 同第21条,强调直击重点。 | |
| 65 | 卧薪尝胆 | 同第22条,强调艰苦奋斗。 | |
| 66 | 退避三舍 | 同第23条,强调礼让之道。 | |
| 67 | 乘风破浪 | 同第24条,强调迎难而上。 | |
| 68 | 临渊羡鱼 | 同第25条,强调行动重要。 | |
| 69 | 画地为牢 | 同第26条,强调自我限制。 | |
| 70 | 塞翁失马 | 同第27条,强调祸福相依。 | |
| 71 | 望子成龙 | 同第28条,强调父母期望。 | |
| 72 | 百闻不如一见 | 同第29条,强调实践胜于传闻。 | |
| 73 | 一鸣惊人 | 同第30条,强调厚积薄发。 | |
| 74 | 一丝不苟 | 同第31条,强调严谨态度。 | |
| 75 | 精卫填海 | 同第32条,强调坚持精神。 | |
| 76 | 夸父逐日 | 同第33条,强调追求理想。 | |
| 77 | 精雕细琢 | 同第34条,强调精细工艺。 | |
| 78 | 不耻下问 | 同第35条,强调虚心求教。 | |
| 79 | 闻鸡起舞 | 同第36条,强调勤奋自律。 | |
| 80 | 程门立雪 | 同第37条,强调尊师重道。 | |
| 81 | 一箭双雕 | 同第38条,强调一举两得。 | |
| 82 | 八面玲珑 | 同第39条,强调处世圆滑。 | |
| 83 | 一石二鸟 | 同第40条,强调高效行动。 | |
| 84 | 风声鹤唳 | 同第41条,强调过度紧张。 | |
| 85 | 草木皆兵 | 同第42条,强调疑神疑鬼。 | |
| 86 | 四面楚歌 | 同第43条,强调孤立无援。 | |
| 87 | 破釜沉舟 | 同第44条,强调背水一战。 | |
| 88 | 背水一战 | 同第45条,强调绝地反击。 | |
| 89 | 愚公移山 | 同第46条,强调坚持不懈。 | |
| 90 | 亡羊补牢 | 同第47条,强调及时改正。 | |
| 91 | 守株待兔 | 同第48条,强调不劳而获。 | |
| 92 | 画蛇添足 | 同第49条,强调多余无益。 | |
| 93 | 井底之蛙 | 同第50条,强调视野局限。 | |
| 94 | 东施效颦 | 同第51条,强调盲目模仿。 | |
| 95 | 自相矛盾 | 同第52条,强调逻辑混乱。 | |
| 96 | 买椟还珠 | 同第53条,强调舍本逐末。 | |
| 97 | 望梅止渴 | 同第54条,强调心理调节。 | |
| 98 | 狐假虎威 | 同第55条,强调借势欺人。 | |
| 99 | 对牛弹琴 | 同第56条,强调无效沟通。 | |
| 100 | 井中之蛙 | 同第57条,强调见识浅薄。 |
三、结语
以上100个成语涵盖了生活、学习、工作等多个领域,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通过学习这些成语,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,还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希望这份整理能帮助你在日常交流与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