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煮豆燃豆萁全诗】《煮豆燃豆萁》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创作的一首五言诗,全诗为:
> 煮豆燃豆萁,
> 漉豉以为汁。
> 萁在釜下燃,
> 豆在釜中泣。
> 本是同根生,
> 相煎何太急?
这首诗通过“煮豆燃豆萁”的生动比喻,表达了诗人对兄弟之间相互残杀的悲愤与无奈。诗中“豆”与“萁”原本同根而生,却因“萁”被用来烧火煮豆,导致“豆”在锅中哭泣,形象地揭示了骨肉相残的残酷现实。
一、诗歌
| 项目 | 内容 | 
| 作者 | 曹植(三国时期) | 
| 体裁 | 五言古诗 | 
| 出处 | 《七步诗》(或称《煮豆燃豆萁》) | 
| 主题 | 兄弟相残、骨肉情深 | 
| 意象 | “豆”与“萁”象征兄弟;“煮豆”象征压迫;“泣”表达哀伤 | 
| 情感 | 悲愤、无奈、同情 | 
| 历史背景 | 曹植与兄长曹丕之间的权力斗争 | 
二、诗歌解析
1. “煮豆燃豆萁”:
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日常生活的场景——用豆茎(豆萁)来烧火煮豆。表面上是生活中的寻常事,实则暗含深意。
2. “漉豉以为汁”:
“漉”指过滤,“豉”即豆酱。这句说明煮豆是为了制作豆酱,进一步强化了“豆”被利用、牺牲的形象。
3. “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”:
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。豆萁在锅下燃烧,而豆子在锅中哭泣,形成鲜明对比,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悲剧色彩。
4. “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”:
最后两句点明主题,强调“豆”和“萁”同根而生,却因人为的逼迫而互相伤害,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相残的痛心与质问。
三、历史背景与意义
曹植是曹操之子,才华横溢,但因与兄长曹丕争夺继承权,最终失势。据传他在七步之内作出此诗,以讽刺曹丕对其的迫害。因此,《煮豆燃豆萁》不仅是文学作品,也承载了深刻的历史情感与政治隐喻。
四、诗歌影响
- 该诗语言简练,寓意深刻,成为后世描写骨肉亲情与兄弟矛盾的经典之作。
-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“煮豆燃豆萁”常被用来比喻亲人之间的内斗或自相残杀。
- 此诗也被广泛用于教育中,作为理解亲情、伦理与人性的重要文本。
五、总结
《煮豆燃豆萁》虽短小精悍,却蕴含丰富的思想内涵。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作,更是一面镜子,映照出人性中的善与恶、亲情与仇恨。通过“豆”与“萁”的比喻,诗人表达了对兄弟之情的珍惜与对骨肉相残的谴责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