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知识 > 生活常识 >

知制诰的汉语大词典

2025-10-28 02:18:39

问题描述:

知制诰的汉语大词典,真的急需答案,求回复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28 02:18:39

知制诰的汉语大词典】“知制诰”是一个古代官职名称,常见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体系中,尤其在唐宋时期较为重要。它与“制诰”密切相关,而“制诰”则是指皇帝下达的诏书、敕令等正式文书。因此,“知制诰”的本义是负责起草或审核这类官方文稿的官员。
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“知制诰”这一术语的含义及其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的收录情况,以下是对该词的总结与表格形式的展示。

一、总结说明

“知制诰”最早出现在唐代,最初为临时性职务,后来逐渐制度化。其主要职责是参与起草或审定皇帝发布的诏令、敕书等官方文件,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文化素养要求。在宋代,“知制诰”成为正式官职,常由翰林学士担任,属于朝廷中的重要文官角色。

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,“知制诰”被列为条目,解释其为一种官职,具体职能包括起草诏令、参与政务决策等。同时,该词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对文字工作的重视,体现了“以文治国”的传统。

二、表格展示

项目 内容
词语 知制诰
拼音 zhī zhì gào
词性 名词(古代官职)
出处 唐代开始使用,宋代制度化
含义 负责起草或审核皇帝诏令、敕书等官方文书的官员
职责 起草诏令、参与政务、协助皇帝处理文书事务
任职者 多为翰林学士、文官等,需具备较高文学修养
发展演变 唐代为临时职务,宋代成为正式官职
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的解释 官名,掌起草诏令之职,唐宋时期多设此职
文化意义 反映古代朝廷对文书工作的重视,体现“文治”传统

三、结语

“知制诰”作为古代重要的文官职务,不仅承担着行政文书的起草工作,还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。它是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也体现了当时对文人阶层的尊重与依赖。通过《汉语大词典》的收录,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概念,并从中窥见古代政治与文化的交融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