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自矜是什么意思】“自矜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常用于古代文学或文言文中,意为“自我夸耀”或“自尊自大”。这个词带有贬义色彩,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过分看重自己,表现出骄傲、自负的态度。
一、
“自矜”出自《论语》等经典文献,原意是“以自身为尊”,引申为“自满、自夸”。在现代汉语中,它多用于批评那些态度傲慢、不谦虚的人。该词常出现在古文阅读或文学分析中,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人物性格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词语 | 自矜 |
| 拼音 | zì jīn |
| 释义 | 自我夸耀;自尊自大;骄傲自满 |
| 出处 | 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(注:虽非直接出处,但常见于古文) |
| 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人的态度或性格,带贬义 |
| 近义词 | 自负、自傲、自夸 |
| 反义词 | 谦虚、低调、自省 |
| 例句 | 他为人自矜,不愿听取他人意见。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自矜”与“自得”、“自满”等词有相似之处,但侧重点不同。“自矜”更强调对自身的过度重视和炫耀,往往带有轻视他人的意味;而“自得”则更多指因取得成就而感到满足,不一定是负面情绪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自矜”较少使用,但在文学作品或历史研究中仍具有重要价值。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