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十步笑百步原文】“五十步笑百步”出自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,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孟子与梁惠王对话中的一则寓言故事。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那些自己也有缺点或错误,却去嘲笑别人的人,实际上并没有比被嘲笑的人好多少。
一、原文
在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中,梁惠王问孟子:“寡人之于国也,尽心焉耳矣。河内凶,则移其民于河东,移其粟于河内;河东凶亦然。察邻国之政,无如寡人之用心者。邻国之民不加少,寡人之民不加多,何也?”
孟子回答说:“王好战,请以战喻。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者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以五十步笑百步,则何如?”
孟子用战争中士兵逃跑的距离来比喻:有人逃了五十步,却嘲笑逃了一百步的人,其实两者都是逃跑,只是距离不同而已。他借此批评梁惠王虽然自认为对国家尽心尽力,但实际上并未真正施行仁政,与邻国相比并无本质区别。
二、关键信息总结表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|
原文出处 | “五十步笑百步” |
比喻意义 | 自己有缺点,却嘲笑他人,实则并无差别 |
故事背景 | 梁惠王询问为何百姓不增,孟子以战事作比 |
核心观点 | 批评虚伪的仁政,强调真正的德政应惠及百姓 |
现代启示 | 不要只看表面,要反思自身问题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五十步笑百步”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深刻的哲理。它提醒人们不要盲目地去指责别人,而应先反省自己是否真的做得更好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种精神依然适用——无论是职场、家庭还是社会关系中,学会自省,才能真正提升自我,避免成为“五十步笑百步”的人。
通过这一典故,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善于用生动的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,这也是他思想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