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自矜功伐汉语大词典】“自矜功伐”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,常见于历史文献和古文之中。它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自矜功伐,奋其私智而不师古。”该成语的意思是:自我夸耀自己的功劳,强调自己的功绩,表现出一种骄傲自满的态度。
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,“自矜功伐”被解释为“自夸自己的功劳”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过于自负、不虚心接受他人意见,甚至因此导致失败或众叛亲离。这一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批评那些不谦虚、自视过高的人。
一、词语解析
| 词语 | 拼音 | 释义 | 出处 | 用法 |
| 自矜功伐 | zì jīn gōng fá | 自我夸耀自己的功劳 | 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 | 形容人骄傲自满,不谦虚 |
二、成语来源与背景
“自矜功伐”最早见于司马迁所著的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。文中描述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性格特点。他虽有卓越的军事才能,但因“自矜功伐”,不愿听取谋士范增的建议,最终导致兵败垓下,自刎乌江。
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项羽的性格缺陷,也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:一个人若只沉醉于过去的成就,忽视他人意见,终将走向失败。
三、现代应用与引申意义
在现代语境中,“自矜功伐”多用于批评那些在工作中或生活中过分强调自己贡献、忽视团队合作的人。例如:
- 在公司中,如果一个员工总是炫耀自己的成绩,却不愿意配合同事,就会被认为是“自矜功伐”。
- 在领导岗位上,若领导者只关注个人能力,忽视下属努力,也可能被评价为“自矜功伐”。
这类行为容易引发人际关系紧张,影响整体工作效率。
四、相关成语对比
| 成语 | 含义 | 与“自矜功伐”的关系 |
| 虚怀若谷 | 谦虚谨慎 | 对比反义 |
| 自以为是 | 自己认为正确 | 近义词 |
| 妄自尊大 | 自高自大 | 近义词 |
| 不耻下问 | 虚心请教 | 反义词 |
五、总结
“自矜功伐”是一个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的成语。它提醒人们要保持谦逊的态度,避免因过度自信而失去合作与进步的机会。在现代社会中,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,学会倾听、尊重他人,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。
通过了解“自矜功伐”的含义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使用方式,也能从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