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什么】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是出自《道德经》中的经典名句,意思是:再远的路,也是从脚下的一小步开始走起的。这句话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,鼓励人们从小事做起,积少成多,最终实现远大的目标。
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句古语,以下是对“千里之行”的出处、含义及延伸意义的总结,并附上表格形式的对比分析。
一、
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出自老子的《道德经》第六十四章,原文为:
> 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
这句话通过三个比喻(大树由小树苗长成、高台由泥土堆积、远行从第一步开始)来说明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微小之处开始积累的。它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,也适用于事业、学习、生活等各个方面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常被用来激励人们不要轻视小事,要有耐心和毅力,逐步实现目标。它提醒我们,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通过持续努力和积累才能达成。
二、表格对比分析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道德经》第六十四章 |
原文 | 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 |
作者 | 老子(李耳) |
含义 | 强调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源于微小的开始 |
比喻 | 以“千里之行”比喻远大目标,以“足下”比喻第一步 |
现代应用 | 鼓励从小事做起,坚持积累,实现长远目标 |
相关句子 | 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 |
文化影响 | 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坚持与积累的经典格言 |
三、结语
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不仅是一句哲理名言,更是一种人生智慧。它告诉我们,无论目标多么遥远,只要脚踏实地,坚持不懈,终将抵达理想的彼岸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不妨以此为座右铭,从点滴做起,走向更广阔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