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哪个兵法】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”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代军事名言,常用于强调将领在战场上的自主决策权。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灵活应变的重要性,也反映了对将领信任与授权的思想。
一、
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”出自《孙子兵法》。该句的意思是:当将领在外作战时,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,有时不必完全遵从君主的命令,而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断。这一思想强调了实战中灵活性和独立判断的重要性,也为后世军事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《孙子兵法》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著作之一,由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。全书共十三篇,系统地阐述了战争的战略、战术以及治军原则,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。
二、表格展示
问题 | 内容 |
句子 | 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” |
出处 | 《孙子兵法》 |
作者 | 孙武(春秋时期) |
原文出处 | 《孙子兵法·九变篇》 |
意思 | 将领在战场上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,不必完全听从君主命令 |
背景 | 强调实战中的应变能力与指挥权 |
现代意义 | 在管理、领导、团队协作等领域也有借鉴意义 |
三、补充说明
虽然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”常被引用,但其完整原文是:“将不通于九变之术者,虽知地形,不能得地之利矣;……将可取,君不与,此谓将权。”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将领应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,而非一味服从命令。
此外,这句话也常被误认为是《战国策》或《史记》中的内容,但实际上,它的确切出处是《孙子兵法》,这是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观点。
通过了解这句话的来源及其背后的思想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军事智慧,也能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其中的灵活应变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