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戆是什么意思】“戆”是一个汉字,读音为 gàng,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,但在一些方言或古文中仍可见到。它通常用来形容人性格直率、不善变通,甚至有些固执、莽撞。下面将从字义、用法、常见搭配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。
一、字义解析
项目 | 内容 |
拼音 | gàng |
部首 | 心(部首为“心”,表示与心理有关) |
笔画 | 12画 |
基本含义 | 形容人性格直率、单纯、不圆滑,有时带有贬义,指人做事不够灵活,容易吃亏 |
引申义 | 在某些语境中也可表示“憨厚”、“老实”,带有一定的褒义色彩 |
二、用法与搭配
词语 | 含义 | 示例 |
胆大戆 | 指人胆子大但不够聪明,容易冲动 | 他是个胆大戆,什么事都敢做。 |
糊涂戆 | 指人糊涂、不明事理 | 这人太糊涂戆,说什么都不懂。 |
胆小戆 | 指人胆小怕事,不敢担当 | 他是个胆小戆,什么事情都不敢做主。 |
胆大包天 | 虽非“戆”的直接搭配,但常与“戆”一起用于形容人鲁莽 | 他胆大包天,像个戆汉一样行事。 |
三、使用场景与语境
- 方言中:“戆”在江浙、福建等地的方言中较为常见,如“戆头”、“戆样”等,多用于描述性格或行为上的特点。
- 文学作品中:在古代小说或诗词中,“戆”常用来形容人物性格直率、不善权谋,如《水浒传》中的某些角色。
- 日常口语中:在部分地区,人们会用“戆”来形容一个人傻乎乎、不精明,但有时也带有一种亲切感。
四、与其他类似字的区分
字 | 含义 | 与“戆”的区别 |
愚 | 指愚笨、不聪明 | 更偏向于智力低下,程度更深 |
愣 | 指发呆、迟钝 | 多用于动作或状态,不强调性格 |
憨 | 指憨厚、老实 | 带有褒义,更正面 |
胆 | 指胆量、勇气 | 与“戆”结合时,强调鲁莽而非勇敢 |
五、总结
“戆”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汉字,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,但在特定语境下仍有其独特的表达功能。它既可以是贬义词,也可以是带有温情的褒义词,具体含义需根据上下文来判断。了解“戆”的含义和用法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方言文化及古典文学作品。
表格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拼音 | gàng |
含义 | 直率、不圆滑、有时带贬义 |
用法 | 常见搭配:胆大戆、糊涂戆、胆小戆 |
场景 | 方言、文学、口语中使用较多 |
类似字 | 愚、愣、憨、胆 |
总体评价 | 具有文化特色,使用范围有限,需结合语境理解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