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】《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》是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》制定的配套法规,旨在进一步明确法律条文的具体实施内容,规范水污染防治工作,保障水环境质量,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。该细则对各级政府、企业、单位和个人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责任与义务进行了细化,并对违法行为设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。
一、主要
1. 适用范围
明确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防治活动,包括工业、农业、生活污水等各类污染源。
2. 职责分工
各级人民政府负有领导责任,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,相关部门按职责协同推进。
3. 排污许可制度
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,要求排放水污染物的企业必须取得排污许可证,并严格按照许可内容进行排放。
4. 重点流域与区域管理
对水质较差或生态敏感地区实行重点监管,制定专项治理方案。
5. 污染治理措施
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,鼓励清洁生产,推广节水技术,减少污染物排放。
6. 法律责任
对违法排污行为设定明确的行政处罚,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。
7. 公众参与与监督
鼓励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,建立信息公开机制,接受社会监督。
二、关键条款对比表
条款编号 | 内容概要 | 核心要求 |
第一条 | 立法依据与目的 | 明确法律依据,强调保护水环境,促进可持续发展 |
第五条 | 职责划分 | 政府、环保部门、排污单位各司其职 |
第十一条 | 排污许可 | 所有排污单位须持证排污,禁止无证排放 |
第十九条 | 重点流域管理 | 对重点水域实施严格监管,制定治理方案 |
第二十五条 | 污染治理 | 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 |
第三十三条 | 法律责任 | 违法排污将面临罚款、停产整顿等处罚 |
第四十二条 | 公众监督 | 建立信息公开平台,鼓励举报违法行为 |
三、实施意义
《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》的出台,为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操作指南,有助于提升执法效率,增强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,推动形成政府主导、企业担责、公众参与的水环境保护格局。同时,也为实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制度保障。
通过严格执行该细则,能够有效遏制水环境污染,改善水体质量,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,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