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疮痍满目的意思】“疮痍满目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地方或社会在经历重大灾难、战争、动乱之后,呈现出一片破败、凄凉的景象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所见之处都是伤痕累累、痛苦不堪的状态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疮痍满目 |
拼音 | chuāng yí mǎn mù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民多饥饿,疮痍未复。” |
释义 | 形容遭受严重破坏后的惨状,眼中尽是伤痕与痛苦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战乱、灾害后的惨状或社会动荡后的局面。 |
情感色彩 | 贬义,带有强烈的悲痛和同情意味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疮痍”原意是指伤口、创伤,引申为因外力造成的伤害。“满目”则表示眼睛所看到的一切。组合起来,“疮痍满目”便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面对巨大灾难时,所见到的是一片破败与痛苦。
该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,如《后汉书》中用来描述灾后人民生活的艰难。后来,随着历史的发展,这一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、新闻报道以及日常表达中,用来强调某种场景的惨烈与沉重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使用示例 |
历史事件 | “二战后的欧洲,疮痍满目,重建之路艰难而漫长。” |
社会问题 | “城市贫民区疮痍满目,亟需政府关注与改善。” |
文学描写 | “他站在废墟前,心中充满悲愤,眼前疮痍满目。”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满目疮痍、千疮百孔、满目凄凉 |
反义词 | 光明灿烂、繁荣昌盛、欣欣向荣 |
五、总结
“疮痍满目”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成语,它不仅表达了物质上的破坏,也蕴含着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。在现代语境中,它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形式的灾难后的景象,提醒人们关注社会的脆弱与重建的重要性。
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、出处及使用方式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,也能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