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动辄得咎什么意思】“动辄得咎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做事时稍有不慎就会受到责备或惩罚的情况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,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它的含义、用法及相关知识,以下将通过加表格的形式进行详细说明。
一、
“动辄得咎”字面意思是“一行动就招致责备”。其中,“动辄”表示“一有动作就……”,“得咎”指“得到责备或处罚”。该成语多用于形容人在某些环境下,无论做什么都容易被挑剔或指责,因此往往让人感到压力大、难以施展手脚。
这个成语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,常见于对制度、管理方式或人际关系的批评中。例如,在一个过于严格或不合理的环境中,员工可能会因工作中的小失误而被严厉批评,这种现象就可以用“动辄得咎”来形容。
此外,“动辄得咎”也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表达中,用来强调某种环境或规则的苛刻性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动辄得咎 |
拼音 | dòng zhé dé jiù |
出处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动则得咎,行则见疑。” |
字面意思 | 一有行动就招致责备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一种容易被责难、受罚的环境或状态 |
语法结构 |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 |
近义词 | 动辄获咎、动则得咎、百般挑剔 |
反义词 | 随心所欲、自由自在、无拘无束 |
使用场景 | 描述工作环境、管理制度、人际关系等容易引发责备的情况 |
示例句子 | 他在这种体制下工作,动辄得咎,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。 |
适用对象 | 适用于人或组织环境,强调其苛刻、易责难的特点 |
文化背景 | 来源于古代政治与社会环境,反映当时对官员行为的严格要求 |
三、结语
“动辄得咎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现实生活的写照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某些制度或环境时,要更加谨慎和灵活,避免因小事而陷入被动。同时,它也反映了对合理管理与宽容氛围的呼唤。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,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观点,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广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