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狼狈成语有哪些】在汉语中,“狼狈”一词常用来形容人处于尴尬、窘迫或狼狈不堪的状态。而与“狼狈”相关的成语,不仅形象生动,而且往往带有强烈的画面感和讽刺意味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与“狼狈”相关的成语,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。
一、总结
“狼狈”一词源于动物的习性,常被用来比喻人处境艰难、进退两难或行为丑陋。与“狼狈”相关的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困境中的状态,或是对某些行为的贬义表达。这些成语在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,具有较强的表达力和文化内涵。
二、狼狈相关成语汇总表
成语 | 拼音 | 含义 | 出处/用法 |
狼狈不堪 | láng bèi bù kān | 形容非常狼狈,难以忍受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狼狈为奸 | láng bèi wéi jiān | 比喻坏人勾结做坏事 | 《宋史·张咏传》 |
作恶多端 | zuò è duō duān | 做了许多坏事,罪行累累 | 《水浒传》 |
无计可施 | wú jì kě shī | 没有办法可想 | 《三国演义》 |
进退维谷 | jìn tuì wéi gǔ | 比喻陷入两难境地 | 《诗经·小雅》 |
穷途末路 | qióng tú mò lù | 比喻走投无路 | 《左传》 |
骨肉分离 | gǔ ròu fēn lí | 比喻亲人离散 | 《红楼梦》 |
一败涂地 | yī bài tú dì | 彻底失败 | 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 |
走投无路 | zǒu tóu wú lù | 比喻没有出路 | 《西游记》 |
落荒而逃 | luò huāng ér táo | 败逃,慌乱逃跑 | 《三国志》 |
三、结语
以上成语大多带有负面色彩,用于描述人或事处于不利、尴尬或失败的状态。在使用时,需结合具体语境,以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。了解这些成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,还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