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翻译】一、
“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”出自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,是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陈胜、吴广在发动起义时所喊出的口号之一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“应当被立为皇帝的人,是公子扶苏。”其背后蕴含着对秦始皇长子扶苏的政治立场和民众支持的认可。
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,为人正直,主张仁政,与父亲秦始皇的暴政形成鲜明对比。他因反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等政策而被贬至边疆。秦始皇死后,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遗诏,立胡亥为帝,赐死扶苏。这一事件引发了民间对秦朝统治的不满,成为陈胜吴广起义的重要导火索。
因此,“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”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陈述,也表达了当时人民对正义与合法继承人的期待。
二、翻译与解析表格:
原文 | 翻译 | 解析 |
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| 应当被立为皇帝的人,就是公子扶苏。 | “当立”意为“应当被立”,指应有资格继承皇位;“乃”表示“是”;“公子扶苏”即秦始皇的长子。 |
出处 | 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 | 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,记载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。 |
背景 | 秦始皇死后,赵高与李斯篡改遗诏,立胡亥为帝,赐死扶苏。 | 扶苏因反对秦始皇的严刑峻法,被流放边疆,后遭赵高等人陷害致死。 |
意义 | 表达了百姓对扶苏的支持和对秦朝暴政的不满。 | 陈胜吴广起义时以此为口号,号召民众反抗秦朝统治。 |
历史影响 | 成为秦末民变的重要标志之一。 | 揭示了秦朝统治的合法性危机,加速了秦朝的灭亡。 |
三、总结:
“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”不仅是一句历史名言,更是一种政治诉求的体现。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公正、合法继承人的渴望,也揭示了秦朝后期政治腐败与民心背离的现实。通过这一口号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秦末动荡的历史背景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