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十一五时期是指什么时候和成就有哪些】“十一五”时期指的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实施阶段,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10年。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,国家在经济、科技、民生、环保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。
一、十一五时期的时间范围
“十一五”规划是继“十五”之后的又一个五年计划,其正式名称为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》,由国务院于2006年3月批准实施,至2010年底结束。
二、十一五时期的成就总结
在“十一五”期间,中国在多个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主要成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
- 国内生产总值(GDP)年均增长约11.3%,远超世界平均水平。
- 2010年GDP总量达到40.1万亿元人民币,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。
-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,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。
2.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
- 国家加大科研投入,科技研发经费占GDP比重逐年提高。
- “神舟七号”载人航天飞行成功,实现太空行走。
- 高铁技术取得重大突破,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前列。
3. 民生改善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
-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,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。
- 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。
-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。
4.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
- 实施节能减排政策,单位GDP能耗明显下降。
- 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。
-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,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。
5.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加强
- 对外贸易总额持续增长,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。
-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,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。
- 参与全球治理,推动气候变化等国际议题合作。
三、主要成就一览表
领域 | 主要成就 |
经济发展 | GDP年均增长11.3%,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|
科技创新 | 高铁、航天、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|
民生改善 | 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,基本医保和养老制度初步建立 |
环保治理 | 单位GDP能耗下降,污染物排放减少,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|
对外开放 | 对外贸易总额增长,国际地位提升,参与全球治理能力增强 |
四、结语
“十一五”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。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,国家在经济发展、科技创新、民生改善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为后续“十二五”乃至“十三五”时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