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北京颐和园简介】北京颐和园,位于北京市西北郊,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,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。它始建于1750年,原名“清漪园”,后于1888年重建并更名为“颐和园”。颐和园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,更是清代皇家休闲、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。
颐和园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础,结合自然山水与人工建筑,形成了“一池三山”的传统园林格局。园内建筑风格多样,既有江南水乡的婉约之美,又具北方皇家的恢弘气势,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高超技艺。
以下是对颐和园的基本信息进行总结:
| 项目 | 内容 |
| 名称 | 北京颐和园 |
| 位置 | 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 |
| 建造时间 | 初建于1750年,重建于1888年 |
| 原名 | 清漪园(初建) |
| 更名时间 | 1888年 |
| 性质 | 皇家园林、世界文化遗产 |
| 面积 | 约290公顷 |
| 核心景观 | 昆明湖、万寿山、长廊、佛香阁、十七孔桥等 |
| 建筑风格 | 江南园林与北方皇家建筑相结合 |
| 文化价值 |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,具有极高的历史、艺术和科学价值 |
颐和园不仅是游客游览观光的胜地,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、建筑艺术和园林设计的重要基地。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精美的园林布局,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典范之作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