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俯拾地芥出处于哪里】“俯拾地芥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容易得到的东西。那么,“俯拾地芥”这个成语究竟出自何处?它的出处和含义是什么?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成语“俯拾地芥”的来源与解释
“俯拾地芥”最早见于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楚子使薳子冯为令尹,辞曰:‘吾不若沈尹戌也。’乃使薳子冯为令尹,而沈尹戌为司马。于是楚国之政,由是乱矣。君子曰:‘夫事不可逆也,而人多欲。’故曰:‘俯拾地芥,取之不难也。’”
这段话的大意是说,楚国的官员在权力更替中争权夺利,导致国家混乱。君子评论说,事情不能强求,但人们往往贪心不足,所以“俯拾地芥”形容的是那些看似容易获取的事物,实际上却可能带来麻烦或代价。
后世逐渐将“俯拾地芥”引申为“随手可得、不费力气就能获得的东西”,有时也带有警示意味,提醒人们不要因小失大。
二、总结与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俯拾地芥 |
出处 | 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 |
原意 | 形容容易获取的事物,但可能带来隐患 |
引申义 | 指随手可得、不费力气就能得到的东西 |
使用场合 | 多用于劝诫或描述事物的易得性 |
现代用法 | 常用于比喻机会或利益轻易可得,但也需谨慎对待 |
三、结语
“俯拾地芥”虽出自古代典籍,但在现代仍具有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看似容易获得的利益或机会时,应保持理性判断,避免因贪图小利而陷入更大的困境。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,更是文化智慧的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