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旷日持久是什么意思】“旷日持久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事情持续时间很长、拖延不决的状态。它多用于形容战争、谈判、项目、诉讼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。
一、成语解释
词语 | 解释 |
旷日持久 | 指耗费时日,拖得很久。其中,“旷”意为荒废、耽误;“日”指日子;“持久”即长久。整体意思是:时间被浪费或拖延,事情持续了很久。 |
二、出处与用法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今齐地方千里,百二十城,……此所谓‘旷日持久’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常作谓语、定语,也可作状语。 |
例句 | 这场谈判已经旷日持久,双方仍未达成一致。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耽搁太久、拖泥带水、久拖不决 |
反义词 | 立竿见影、速战速决、迅速完成 |
四、使用场景
场景 | 说明 |
战争 | 描述战争持续时间长,如“这场战争旷日持久,百姓苦不堪言”。 |
项目 | 用于形容项目推进缓慢,如“这个项目因为审批问题而旷日持久”。 |
法律案件 | 用于描述诉讼过程漫长,如“这起案件因证据复杂而旷日持久”。 |
五、注意事项
- “旷日持久”带有一定负面色彩,通常表示事情发展不如预期,存在效率低下或拖延的问题。
- 不宜用于形容自然现象或美好事物的持续状态,如“花期旷日持久”会显得不恰当。
- 在正式写作中使用时,应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合适。
总结
“旷日持久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事情持续时间过长、进展缓慢的情况。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,合理使用这一成语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,但也要注意语境的适配性,避免误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