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】辛弃疾(1140年-1207年),字幼安,号稼轩,南宋著名词人、军事家、政治家。他不仅是宋代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之一,还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爱国将领。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,但因朝廷主和派的压制,未能实现其理想,最终在郁郁中离世。
他以词作闻名于世,作品气势磅礴,情感真挚,内容多反映国家兴亡、个人志向与壮志难酬的悲愤。他的词风豪放不羁,开创了南宋词坛的新局面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辛弃疾生平大事记
时间 | 事件 |
1140年 | 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,时值金朝统治时期。 |
1161年 | 金主完颜亮南侵,辛弃疾率二千余义军参加抗金斗争,初露锋芒。 |
1162年 | 随耿京起义军南下归宋,被任命为江阴签判。 |
1163年 | 参与张浚北伐,但因主和派掣肘,北伐失败。 |
1181年 | 被弹劾“用钱如泥沙”,罢官闲居江西上饶,开始长达二十余年的隐居生活。 |
1195年 | 再度被起用,任湖南安抚使,主持地方军政事务。 |
1203年 | 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,再度出山。 |
1207年 | 在铅山病逝,终年六十七岁。临终前仍高呼“杀贼!杀贼!” |
辛弃疾主要成就
- 文学成就: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词作,如《破阵子·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》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《青玉案·元夕》等,被誉为“词中之龙”。
- 军事才能:曾多次参与抗金斗争,组织义军、训练士兵,具有较强的军事指挥能力。
- 政治主张:主张积极抗金,反对妥协求和,多次上书朝廷陈述战事利弊,但屡遭排挤。
后世评价
辛弃疾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,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者。他的一生充满了壮志未酬的遗憾,但其词作却流传千古,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。后人常将其与苏轼并称为“苏辛”,代表了宋代豪放词派的最高成就。
他的精神激励了无数后来者,也让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