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德高望重成语介绍】“德高望重”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人品德高尚、声望极高的成语。它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,也反映了其在社会或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尊重程度。这一成语多用于对长辈、师长或社会贤达的赞美,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。
在日常生活中,“德高望重”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专业领域或社会中享有崇高地位的人。例如,在教育界、政界、学术界等,常常会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为人正直、学识渊博、深受尊敬的长者。
“德高望重”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,原意是“道德高尚,名望很高”。如今,它已成为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那些在道德、学问、地位等方面都令人敬仰的人物。该成语强调的是内在修养与外在声望的统一,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。
表格展示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德高望重 |
拼音 | dé gāo wàng zhòng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释义 | 道德高尚,声望极高;形容人品德好、地位高、受人尊敬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年长、有威望、受人尊敬的人,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。 |
近义词 | 德高望重、德才兼备、声望卓著、备受尊崇 |
反义词 | 品行不端、声名狼藉、臭名昭著、无足轻重 |
使用场景 | 赞美长辈、师长、社会贤达、领导人物等,表达敬意和推崇之情。 |
文化内涵 | 强调个人品德与社会地位的结合,体现传统儒家思想中对“德”的重视。 |
通过了解“德高望重”这个成语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其含义,还能在实际交流中恰当使用,提升语言的表达力与文化深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