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搏膺的意思是什么】“搏膺”是一个较为少见的词语,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。它由“搏”和“膺”两个字组成,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。下面将从词义、用法及语境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。
一、词义总结
- 搏:本义为击打、扑打,引申为奋力拼搏、努力争取。
- 膺:原指胸膛,后引申为内心、怀抱,也常用于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敬仰、同情或愤怒之情。
- 搏膺:合起来意为“拍打胸膛”,多用于表达激愤、悲痛、哀悼或强烈的情感。
在古代诗词或文章中,“搏膺”常用来描写人物内心的激动情绪,如悲愤、哀痛、感动等。
二、常见用法与语境
用法 | 说明 |
表达悲愤 | 如“见此惨状,不觉搏膺而泣”——看到令人悲伤的情景,忍不住拍打胸膛哭泣。 |
表达敬仰 | 如“闻其事迹,心生敬佩,不禁搏膺而叹”——听到某人的事迹后,心中充满敬佩,拍胸感叹。 |
表达哀悼 | 如“国破家亡,无以自容,惟有搏膺长叹”——国家灭亡,家庭破碎,只能拍胸叹息。 |
三、文化背景与出处
“搏膺”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,如《左传》《史记》等,常用于描述士人或官员在面对国家兴衰、个人命运时的强烈情感反应。它不仅是一种动作描写,更是一种情感的外化表现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搏膺”已较少使用,但在文学创作、历史研究或古典文学爱好者中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。
四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词义 | 拍打胸膛,表达悲愤、哀悼或敬仰等强烈情感 |
用法 | 多用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,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|
语境 | 常见于悲痛、愤怒、感动等情绪描写 |
现代使用 | 较少,多用于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 |
综上所述,“搏膺”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语,虽不常见,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力量。理解这一词语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