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版纳鱼螈的意思是什么】“版纳鱼螈”是一个生物学名称,指的是生活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某种两栖动物。它属于鱼螈科(Salamandridae)中的一种,是该地区特有的物种之一。由于其外形与鱼类相似,因此得名“鱼螈”。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“版纳鱼螈”的含义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。
一、基本概念总结
1. 学名:版纳鱼螈的学名为 Tylototriton verrucosus,属于两栖纲、有尾目、鱼螈科。
2. 分布区域: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,以及周边的热带雨林地带。
3. 形态特征:体长约为10-15厘米,身体呈灰褐色或深绿色,背部有明显的疣状突起,四肢较短,尾巴细长。
4. 生活环境:多栖息于海拔较低的热带雨林中,喜欢潮湿、阴暗的环境,常在溪流附近的落叶层下活动。
5. 生活习性:以昆虫、蜘蛛等小型节肢动物为食,属于夜行性动物。
6. 保护现状:由于栖息地破坏和环境污染,版纳鱼螈被列为濒危物种,受到国家和地方的保护。
二、关键信息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称 | 版纳鱼螈 |
学名 | Tylototriton verrucosus |
分类 | 两栖纲、有尾目、鱼螈科 |
分布地区 | 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及周边热带雨林 |
外形特征 | 灰褐色或深绿色,背部有疣状突起,尾巴细长 |
生活环境 | 潮湿、阴暗的热带雨林,溪流附近 |
食性 | 昆虫、蜘蛛等小型节肢动物 |
行为习性 | 夜行性,隐蔽性强 |
保护等级 | 濒危(IUCN红色名录) |
三、总结
“版纳鱼螈”是一种具有独特生态价值的两栖动物,因其特殊的外观和栖息环境而备受关注。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,这种生物正面临生存威胁,因此加强对它们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。了解并认识版纳鱼螈,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