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常棣的释名】《常棣》是《诗经·小雅》中的一篇,历来被学者视为表达兄弟情谊的经典之作。其原文如下:
> 常棣之华,鄂不韡韡。凡今之人,莫如兄弟。
“常棣”一词在诗中出现,作为全诗的起兴之物,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。本文将对“常棣”的释名进行梳理与总结,结合古代注疏和现代研究,力求还原其本义与文化内涵。
一、释名总结
“常棣”是一个植物名称,通常被认为是蔷薇科的一种灌木或乔木。根据《诗经》中的描述,“常棣之华”指的是常棣盛开的花朵,象征着美丽、繁盛与和谐。在诗中,它被用来引出对兄弟之情的赞美。
项目 | 内容 |
词语来源 | 《诗经·小雅·常棣》 |
词义 | 指一种植物,即常棣(又名唐棣、郁李等) |
象征意义 | 美丽、繁盛、兄弟情谊的象征 |
诗中作用 | 起兴,引出对兄弟之情的赞美 |
古代注解 | 《毛诗传》、《郑笺》等均认为“常棣”为树名 |
现代研究 | 多认为其为蔷薇科植物,具体种类尚有争议 |
二、历史注解与解读
1. 《毛诗传》:
“常棣,棣也。” 说明“常棣”即“棣”,是一种植物,但未详细说明种类。
2. 《郑笺》:
郑玄注:“常棣,树名,其华甚美。” 强调其花的美丽,用以比喻兄弟之间的情谊。
3. 朱熹《诗集传》:
朱熹认为“常棣”为一种树木,其花洁白,象征兄弟之间的和睦。
4. 现代学者观点:
一些学者认为“常棣”可能是“郁李”或“山楂”等蔷薇科植物,因其花色洁白、形态美观,符合诗中“鄂不韡韡”(形容花色鲜明)的描写。
三、文化内涵与影响
《常棣》一诗通过“常棣之华”的自然景象,引出对兄弟之情的歌颂,体现了儒家重视家庭伦理的思想。后世文人多以此诗为典故,强调亲情的重要性。
此外,“常棣”一词也被用于文学作品中,成为兄弟情谊的象征,如唐代诗人杜甫、白居易等都有引用。
四、结语
“常棣”虽为一植物名,但在《诗经》中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。通过对“常棣”的释名分析,我们不仅了解了其植物学上的本义,更深入体会到了古人借自然之物寄托情感的智慧。这种由物及情、由景入理的表达方式,正是《诗经》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