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最难将息中的将息是什么意思】“最难将息”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《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》:“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欲说还休,却道‘天凉好个秋’。”其中“将息”一词出现在另一首词中,如《清平乐·村居》:“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”虽然“将息”并非直接出现在这首词中,但在辛弃疾其他作品中,“将息”常用于表达“休息、调养”的意思。
“将息”是一个古汉语词汇,在诗词中常用来表示“休息、调养、安息”。在“最难将息”这一语境中,通常理解为“最难得到安宁或休息”,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忧愁与疲惫,难以找到片刻的平静。
表格说明:
| 词语 | 含义 | 出处 | 用法 | 意境 |
| 将息 | 休息、调养、安息 | 多见于古典诗词 | 常用于表达身心疲惫、无法安眠的状态 | 表达内心的孤独、忧虑和难以释怀的情感 |
内容补充:
在古代文学中,“将息”一词多用于描述人在身体或精神上的不适,尤其在诗人抒发情感时,常借“将息”来表现内心的痛苦与无奈。例如,在辛弃疾的作品中,“将息”不仅指身体上的休息,也隐含着心灵上的疲惫与压抑。
因此,“最难将息”可以理解为“最难获得安宁”,既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慨,也是对内心情绪的深刻描写。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将息”虽字面简单,但在诗词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。了解这个词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语言艺术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