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迫不及待的词语解释】“迫不及待”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内心非常急切、渴望做某事,甚至到了无法再等待的程度。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强烈的愿望和急迫的心情,常用于日常交流或书面表达中。
一、词语解释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迫不及待 |
拼音 | pò bù jí dài |
出处 | 出自《晋书·王敦传》:“敦曰:‘吾不得为英雄,与卿共议天下大事,此诚可惜也!’于是愤然欲去,遂不能自已,乃曰:‘我当先取洛阳,然后还都。’时人皆谓其志大而才疏,惟刘隗独知其心,曰:‘此人之志,非止于洛阳,实有吞并天下之志也。’敦怒曰:‘吾岂不知?’遂逼其出,而不敢留。后人因以‘迫不及待’形容人心急如焚,急于行动。 |
含义 | 形容心情非常急切,不能再等待,迫切地想要去做某事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对某件事的强烈期待或渴望,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。 |
近义词 | 急不可待、心急如焚、迫不及待 |
反义词 | 不耐烦、慢慢来、从容不迫 |
例句 | 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礼物盒,想看看里面是什么。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日常生活 | 妈妈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考试结果。 |
工作场合 | 他迫不及待地提交了方案,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。 |
学习环境 | 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开始新的课程,充满期待。 |
情感表达 | 她迫不及待地想见到久别的朋友,心中满是思念。 |
三、注意事项
- “迫不及待”强调的是心理上的急切,而不是时间上的紧迫。
-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,避免在正式场合中滥用,以免显得不够稳重。
- 与其他表示急切的词语(如“急不可待”)可以互换使用,但“迫不及待”更常用、更自然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迫不及待”不仅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,能够准确传达人们内心的渴望与急切。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一词语,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、真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