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】“得过且过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一种对生活或工作态度比较消极、不求进取的状态。人们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,选择暂时应付过去,而不去积极解决问题或追求更好的结果。
一、
“得过且过”字面意思是“能够过得去就暂且这样过下去”,引申为对事情采取敷衍、应付的态度,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。这种态度虽然能暂时避免压力,但长期来看容易导致个人成长停滞、目标难以实现。
该词多用于批评那些没有上进心、缺乏奋斗精神的人或行为。它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,强调的是对现状的妥协和对未来的漠视。
二、表格形式解析
词语 | 得过且过 |
拼音 | dé guò qiě guò |
出处 | 出自《朱子语类·卷三十二》:“‘得过且过’,是说只图眼前。” |
含义 | 形容对事情采取应付、敷衍的态度,不求进取,只求暂时维持现状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的生活态度或工作态度,带有贬义。 |
近义词 | 敷衍了事、得过且过、混日子、马马虎虎 |
反义词 | 奋发图强、积极进取、力争上游、脚踏实地 |
使用场景 | 适用于批评懒散、不思进取的行为或态度。 |
示例 | 他总是得过且过,从不主动学习新技能。 |
三、延伸思考
“得过且过”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,但实际上可能隐藏着许多问题。长期处于这种状态,可能会让人失去对生活的热情,甚至影响到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。因此,在面对挑战时,适当调整心态,积极应对,才是更有利于个人成长的选择。
结语:
“得过且过”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态度,但若想获得真正的满足与成功,还是需要树立目标、积极行动,而不是一味地“得过且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