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有始无终成语解释】“有始无终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做事没有坚持到底,开始时有计划、有目标,但最终未能完成。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缺乏毅力或责任心的人。
在日常生活中,“有始无终”常常出现在工作、学习、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,是一种对行为结果的负面评价。理解其含义并避免这种行为,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责任感和执行力。
成语解释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有始无终 |
拼音 | yǒu shǐ wú zhōng |
出处 | 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人之有始无终者,非其志也,乃其力也。” |
含义 | 做事只开始,没有结束;比喻做事不能坚持到底。 |
用法 | 作谓语、定语;多用于贬义 |
近义词 | 半途而废、虎头蛇尾、有头无尾 |
反义词 | 善始善终、持之以恒、坚持不懈 |
例句 | 他做事总是有始无终,让人很失望。 |
使用场景说明
- 工作场合:员工如果总是无法完成任务,被上司称为“有始无终”。
- 学习环境:学生如果开始认真复习,但临近考试却放弃,也会被老师批评“有始无终”。
- 人际关系:朋友之间若答应帮忙却从不兑现,也可能被说成“有始无终”。
如何避免“有始无终”
1. 设定明确目标:清楚自己要做什么,为什么要做。
2. 制定计划:分步骤执行,避免盲目行动。
3. 增强责任感:对自己负责,对他人负责。
4. 培养毅力: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。
5. 定期检查进度: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策略。
总之,“有始无终”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成语,但它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。只有真正做到“善始善终”,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、更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