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知识 > 生活常识 >

等而下之意思和来源是什么

2025-09-05 04:37:29

问题描述:

等而下之意思和来源是什么,急到原地打转,求解答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05 04:37:29

等而下之意思和来源是什么】“等而下之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的等级、层次逐步下降的情况。在日常生活中,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某种行为、思想或制度从高到低的递减过程。

一、含义总结

项目 内容
成语 等而下之
拼音 děng ér xià zhī
释义 原指按照等级依次向下排列,后引申为从高到低逐渐降低,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层次、品质、道德水平等逐步下降。
用法 多用于书面语,常作谓语、定语或状语,表示一种递进式的贬低或下降。
近义词 逐级下降、每况愈下、自甘堕落
反义词 越来越好、步步高升、日益精进

二、来源解析

“等而下之”最早出自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”虽然这段话中没有直接出现“等而下之”,但其思想与“等而下之”的精神相通,即强调事物的层级变化和递进关系。

后来,“等而下之”在历代文献中被广泛使用,尤其是在儒家经典和历史著作中,用来描述社会阶层、道德修养、政治制度等方面的递降现象。例如,《论语》中提到“君子上达,小人下达”,也体现了类似的层级观念。

三、使用示例

1. 他本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,却因放纵自己,等而下之,最终沦为社会的边缘人。

2. 这种政策原本是为保障公平,却被执行者等而下之,变成了新的不公。

3. 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就自满,否则就会等而下之,失去原有的优势。

四、注意事项

- “等而下之”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,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误用。

- 在口语中较少使用,更适合正式或书面表达。

- 使用时要注意前后逻辑关系,确保句子结构合理。
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等而下之”不仅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,同时也是一种对社会现象和个体行为进行评价的重要语言工具。理解其含义和来源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