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搏膺是什么意思】“搏膺”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,但在一些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偶尔出现。它通常与情绪、情感相关,常用于表达内心的激荡、愤懑或激动。以下是对“搏膺”一词的详细解释。
一、词语解析
“搏膺”由“搏”和“膺”两个字组成:
- 搏:本义是击打、扑打,引申为激烈地动作或情绪上的冲动。
- 膺:原意是胸膛,引申为内心、情感。
因此,“搏膺”可以理解为“击打胸膛”,引申为内心强烈的情绪波动,如愤怒、悲痛、激动等。
二、常见用法及出处
出处 | 文献/文章 | 含义说明 |
《左传》 | 古代史书 | 表达对不公之事的愤怒,如“拊心而叹,搏膺而泣”。 |
《楚辞》 | 屈原作品 | 表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忧思,常用“搏膺”来增强情感表达。 |
现代文学 | 如鲁迅、老舍等作家作品中 | 偶尔出现,多用于描写人物内心的激烈情绪。 |
三、现代语境中的使用
在现代汉语中,“搏膺”较少被单独使用,更多作为书面语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正式文体中。其意义也逐渐从“击打胸膛”的字面意思,转向更抽象的情感表达。
四、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词义 | “搏膺”指内心激烈的情绪波动,如愤怒、悲痛、激动等。 |
字面意思 | “搏”为击打,“膺”为胸膛,合起来表示击打胸膛,象征内心激荡。 |
常见出处 | 《左传》、《楚辞》等古代文献,以及部分现代文学作品。 |
现代使用 | 多用于书面语,表达强烈情感。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搏膺”是一个带有浓厚文学色彩的词语,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,但在文学作品中能有效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。了解这一词汇,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中的情感表达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