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知识 > 生活常识 >

有关董遇三余读书原文和译文介绍

2025-08-30 17:42:03

问题描述:

有关董遇三余读书原文和译文介绍,跪求万能的网友,帮我破局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30 17:42:03

有关董遇三余读书原文和译文介绍】在古代,许多学者通过勤奋学习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。董遇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学者,他提倡“三余”读书法,强调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。他的这种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。以下是对董遇“三余读书”原文及译文的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内容。

一、原文介绍

董遇的“三余”读书法出自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注引《魏略》,原文如下:

> “人有从学者,遇不肯教,而曰:‘必当先读百遍。’言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。从学者犹苦贫乏,不能得书,乃就余问。遇曰:‘当以三余。’或问三余之意,遇曰:‘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时之余也。’”

这段话讲述了董遇教导学生要反复阅读书籍,理解其中含义;同时,他也提出了“三余”的学习方法,即利用冬季、夜晚和阴雨天这些空闲时间来读书。

二、译文解释

董遇对待求学的人,不轻易教授,而是要求他们先将书本读一百遍。他认为,只有反复阅读,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道理。那些学生因为家境贫困,无法买书,便向董遇请教。董遇告诉他们:“应当利用三余的时间。”有人问他“三余”是什么意思,董遇回答说:“冬天是一年的剩余时间,夜晚是一天的剩余时间,阴雨天气是季节的剩余时间。”

三、总结与表格对比

内容 原文 译文
董遇的态度 “人有从学者,遇不肯教,而曰:‘必当先读百遍。’” 有人向董遇求教,他不愿直接教授,而是说:“一定要先读一百遍。”
读书方法 “言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。” 他说读书读一百遍,书中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。
学生困境 “从学者犹苦贫乏,不能得书,乃就余问。” 那些学生仍因贫穷无法得到书籍,于是向董遇请教。
三余提出 “遇曰:‘当以三余。’” 董遇说:“应当利用三余的时间。”
三余解释 “或问三余之意,遇曰:‘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时之余也。’” 有人问“三余”是什么意思,董遇回答说:“冬天是一年的剩余时间,夜晚是一天的剩余时间,阴雨天气是季节的剩余时间。”

四、总结

董遇的“三余”读书法不仅体现了他对学习的重视,也展示了他善于利用时间的精神。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善于抓住每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。通过反复阅读和合理安排时间,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成长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