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是堂上一呼阶下百诺】“堂上一呼,阶下百诺”是一句出自《汉书·王嘉传》的古语,原意是形容在朝廷中,君主一声令下,臣子们便纷纷应和、附和。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古代封建社会中上下级之间的绝对服从关系,也常被用来比喻权力对人的影响以及人们在权威面前的顺从心理。
这一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政治文化中的等级制度,也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要保持独立思考,避免盲目跟风或一味服从。
一、
“堂上一呼,阶下百诺”源自古代文献,原本描述的是君主发布命令,群臣纷纷响应的场景。其核心含义在于强调权力的绝对性和服从的普遍性。在古代,这种现象是政治秩序的一部分;而在现代,它则更多地被引申为对盲从行为的警示。
该成语体现了权力与服从之间的关系,也反映了人在面对强权时的心理状态。虽然在历史上这是常态,但在今天,我们更应倡导理性思考与独立判断,避免成为“阶下百诺”的附和者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出处 | 《汉书·王嘉传》 |
原意 | 君主一声令下,臣子纷纷应和 |
字面解释 | “堂上”指君主或上级,“阶下”指臣子或下属,“一呼”表示一声命令,“百诺”表示百人应答 |
引申义 | 形容权力对人的影响,以及人们对权威的盲目服从 |
历史背景 | 古代封建社会中,等级森严,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|
现代意义 | 提醒人们要有独立思考能力,避免盲从 |
使用场合 | 常用于批评缺乏主见、一味迎合的人 |
类似表达 | “唯命是从”、“俯首听命” |
通过理解“堂上一呼,阶下百诺”的含义,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的权力关系,并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独立判断的能力,避免成为他人意志的简单执行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