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月·苏轼·思乡情深
发布时间:2025-04-20 19:16:46来源:
苏轼的《中秋月》是一首寄托思念与哲理的佳作。在这首诗中,“暮云收尽溢清寒,银汉无声转玉盘”描绘了中秋夜空的静谧之美,而“此生此夜不长好,明月明年何处看”则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、聚散无常的感慨。苏轼以月为引,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象,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。
中秋之夜,明月高悬,本应是团圆之景,但苏轼却因仕途漂泊,未能与家人共度佳节。他借月抒怀,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寄托于浩瀚宇宙。然而,这首诗并未完全陷入哀愁之中,反而透露出一种豁达与释然: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。”苏轼用哲学的视角看待人生起伏,展现了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。
《中秋月》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,更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思考。它提醒我们,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,珍惜当下,拥抱变化,才能更好地领悟生活的真谛。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